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时间:2024-05-26 10:30:53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精选多篇)[本文共16218字]

第一篇:民主主义与教育 读书笔记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一)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被西方学者称为三部不朽的教育瑰宝。但我认为三本书侧重点不同,拉图的《理想国》与卢梭的《爱弥儿》只是阐述了某种教育理想与理论,缺乏具体的实践,且难以落实。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则将理论与实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亲身实践并取得了成功。

通读过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以后,首先我对整本书的脉络框架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本书以《民主主义与教育》为名,首先概述了教育的社会职能和效用,指出了当前学校的严重缺陷以及改革的方向。其次,阐述了民主社会的教育性质,明确教育即是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并借着对过去各种教育理论的批判来反证民主教育的正确性和优越性。此外还说明了教育的无目的论。再次,以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来理顺长期存在的兴趣和努力、经验和思想、劳动和休闲、个人和自然界、教育和职业等等矛盾,并给课程、教材和教法作出新的解释。最后,分别论述了实用主义的真理论和道德论。

读书笔记(二)

第一章的大标题是“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我认为杜威先生写这一章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教育的由来以及教育存在的意义。首先,作者区别了生物和无生物,认为他们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前者以更新维持自己”。一块石头,它无

法实现自我更新,经过风吹日晒雨打,变为石子,最后变为沙子,成为大地的一部分,失去了它原本的属性。石块不能实现自我更新很快由石块他的命运就是走向衰亡。人类作为生物如果不能实现更新也会是同样的命运。

既然人类要生存下去就要不断更新,那么人类又是怎样实现更新的呢?这里杜威又引进了一个概念——“生活”。他认为“生活就是通过对环境的行动的自我更新过程。”“生活的延续就是环境对生物需要的不断的重新适应。”他认为前面讲的生活只是最低等的生活,它只包括物质,是“最低的生理学意义上的生活”,而人类的生活要比这复杂的多,它包括习惯、制度、信仰、胜利和失败、休闲和工作。也可以用“经验”来代替“生活”这个词。同时,他认为“教育在它最广的意义上就是这种生活的社会延续。”

这里又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教育会是这种生活的延续呢?对于这一点,杜威在文章里回答了我。他认为“社会群体每一个成员的生和死的这些基本的不可避免的事实,决定教育的必要性。”因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会面临死亡,如果在临死之前没有将生活中的那些经验传递给下一代,那么毫无疑问生活将无法延续,人类也将走向灭亡。因此,教育便产生了,教育的最基本作用就是传递经验,使人类生活延续下去。

紧接着,我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教育要传递,就离不开

沟通。沟通与传递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沟通乃是让处在共同体的人们达到占有共同的东西的方法。即,处在一个群体的人们要想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别人或自己的下一代就需要借助沟通。杜威甚至认为“社会生活不仅和沟通完全相同,而且一切沟通(因而也就是一切真正的社会生活)都具有教育性。”这句换就等于承认社会生活本身也具有教育作用。

以上讲的这些,杜威认为都是讲的非正规教育。这种教育是通过儿童的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获得经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传递的经验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复杂。“除了比较低级的职业以外,通过直接参与成人的事业进行学习,变得越来越困难。”这时“有意识的机构——学校——和明确的教材——课程——设计出来了。讲授某些东西的任务委托给专门的人员。”正规的教育也因此产生。

然而在杜威看来,从非正规的教育向正规的教育转变,有着明显的危险。即“正规教学的材料仅仅是学校中的教材,和生活经验的教材脱节。永久的社会利益很可能被忽视。”因此在本章的最后,杜威提出“教育哲学必须解决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在非正规的和正规的、偶然的和有意识的教育形式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对于这一问题,我认为现在变得更为重要,尤其是在中国新一轮的教育改革的大背

景下。(现在在全国各地开展的参与式教学及其培训以及课程改革就是杜威这一思想的体现)然而,如何才能恰当地解决这一问题,杜威在最后并没有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看来他是准备把这一问题留待后人解决。

读书笔记(三)

杜威在第二章“教育是社会的职能”中提到“学校是特殊的环境”。他认为“成人有意识地控制未成熟者所受教育的唯一方法,是控制他们的环境。”“我们从来不是直接地进行教育,而是间接地通过环境进行教育。”环境本身具有教育性。如我们的语言习惯、仪表、美感和美的欣赏等都是“环境的无意识的影响”。但这些都是在偶然环境中形成的,学校则“总是明确根据影响其成员的智力的和道德的倾向而塑造的环境典型。”

学校这一特殊的社会环境的产生,在杜威看来是必然的。因为随着社会变得日益复杂,就有必要提供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特别关心培养未成年人的能力。学校这一专门培养未成年人的能力的特殊环境便应运而生。杜威认为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功能:一是简化和安排所要发展的倾向的许多因素;二是净化现有的社会习惯并使其观念化;三是创造一个更加广阔和更加平衡的环境,使青少年不受原来环境的限制。学校的第一和第二项功能其实可以看作是对环境的选择,第三项功能则是创造环境。

由此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1、 当今我国的大部分学校似乎重在选择环境而在创造环

境方面略显不足。例如:

2、 “学校的首要职责就在于提供一个简化的环境”,而我

国的学校所提供的环境似乎过于简化。例如:

3、 杜威提到在不同种族、不同宗教和不同风俗习惯的青少

年混合在一起的学校里,学校还发挥协调作用。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也来到了中国,学校变得越来越多元化,然而(转载请注明来源:WWW.)仍然有许多学校未能在期间发挥良好的协调作用。例如:

读书笔记(四)

杜威的第三章标题是《教育即指导》,讲的是教育的指导作用。他首先从环境的指导作用说起,因为在上一章中他提到了“教育是特殊的环境”,因而

第二篇: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

物理102汤晓绍10180230

第一部分:全书总体感悟

通读过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以后,首先我对整本书的脉络框架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本书以《民主主义与教育》为名,首先概述了教育的社会职能和效用,指出了当前学校的严重缺陷以及改革的方向。其次,阐述了民主社会的教育性质,明确教育即是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并借着对过去各种教育理论的批判来反证民主教育的正确性和优越性。此外还说明了教育的无目的论。再次,以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来 ……此处隐藏11955个字……他的教育观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经验论的基石。关于经验的意义,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谈道:“经验包含着一个主动的因素和一个被动的因素,这两个因素以特有形式结合着,只有注意到这一点,才能了解经验的性质。在主动方面,经验就是尝试,这个意义用'实验'这个术语来表达就更清楚了。在被动方面,经验就是承受结果。我们对事物有所作为,然后它回过来对我们产生影响,这就是一种特殊的结合。经验的这两个方面的联结,可以测定经验的效果和价值。”可见,单纯的活动并不构成经验,只有当我们对事物的作用与我们所享的快乐或所受的痛苦这一结果之间建立前后的联系时,行为才变成尝试,变成一次寻找世界真相的实验;而承受的结果才变成教训,并由此而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才形成经验。从这里我们可以

得出两个与教育有关的结论:(1)经验是一种主动而又被动的事情;(2)估量某种经验的价值的标准在于能否认识经验所引起的种种关系或连续性。当经验已经是积累性的经验,或者有点价值、有点意义时,才含有认识作用。之所以说它们与教育有关,是因为由此而引出一个问题,即学生在学校里扮演的角色问题。

杜威的“经验“既来自活动,又回到活动,并由此而产生教育意义。他指出:“相信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并不意味着一切经验就真正地具有或相同地起着教育作用。经验和教育不能直接地等同起来,因为有些经验是不利于教育的。任何对经验的继续生长起着抑制或歪曲作用的经验,都是不利于教育的。”杜威把经验的这一原则应用于教育,指出教育者的主要责任在于,不仅要了解周围条件形成实际经验的一般原理,而且也要认识到在实际上哪些周围事物有利于引导经验的继续生长。最主要的是他们应当知道怎样利用现有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从中汲取一切有助于形成有价值经验的东西。同时,须选用现有经验范围内有希望、有可能引起新问题的教材,因为这些新的问题通过新的观察和判断的方法的透视,能扩大后来的经验,这也是教育者的责任。教育者决不能把已获得的经验看作固定财产,而应该看作是为开辟新的经验领域,从而对现有的观察力和记忆力的机智运用提出新的要求的一种媒介和工具。

在教学方面,杜威提出了当时轰动一时的“从做中学”的教学理论,这一理论是他从哲学的认识作出的推论,也是他从教育实践得出的结论。杜威“从做中学”理论的提出,有它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教育发展状况的诸多因素。当时正值美国工人运动迅猛发展要求普及教育,而资产阶级也需要能为他们创造剩余价值而又不惊扰他们安宁的顺服而文化高的工人。杜威的理论正是适应了这种社会需要。特别是他的“从做中学”教学原则对于培养文化水平不高、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的产业工人是很适用的。但却不能满足培养高技术产业工人要求的需要。客观影响了教育的周期,延长了教育年限,这与社会发展要求学校教育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加深、加大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的思想不统一。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这种理论指导下,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缺乏生命力。

杜威“从做中学”的教育理论主张从做中去学习,从经验中积累知识。杜威认为,传统的教学片面强调以教科书、课堂、教师为中心,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压制了学生的个性、主动精神和能力的发展。教学上要做的和应该做的,就是让儿童有活动的机会,使儿童在自身活动中去学习。他说:“直接由经验获得的知识最有影响于行为。”他主张建立为发展学生个人的首创精神和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富于智慧等积极品性的现代教育,“这种教育把学问和社会运用、理论与实际工作和对所做工作的意义的认识融为一体”。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是从间接经验(知识)开始的,然而书本上理性认识仍然来源于感性认识,归根结底离不开实践活动。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掌握知识仍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从做中学”原则要求学生亲自接触具体事物,运用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再根据所获取的感性知识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达到亲自动手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杜威主张,儿童所做的内容,主要是那些符合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生动有趣的、能发挥儿童个性的具体活动,这就是他所提倡的“活动课程”。他认为儿童是从经验中学习的,学校应该让学生进行烹调、手工、缝纫等活动,以便获得知识和技能。然而传统的教材是“把事物归了类,并不是儿童经验的事情”。为此,教材必须选自实际生活,要与社会、工业发展需要相联系,并且适应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结构,力主“学”、“做”结合,突出培养学生能力、技术训练和就业准备。

“从做中学”原则还体现在教学方法中,他认为“教学方法是一种艺术的方法,就是根据目的,应用智力指导的动作方法”,“教学方法所应对的问题是如何寻得一种材料使儿童从事有目的、有作用、有兴趣的活动”。为此,杜威认为教材与教法同属于指导如何达到一定学习目的的途径,二者统一于“做”的活动,教学不应简单地注入知识,而是如何寻求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是诱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和发展自己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他强调选择教学方法一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发展规律,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教学要因材施教,符合学生的需要和特点。他还重视学习兴趣的作用,他说“经常而细心地观察儿童的兴趣,对于教育者是最重要的”,认为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当儿童对学习有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专心致志并愉快地学习,就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强调要为儿童创设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

注重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杜威“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实施就是为了创设一种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认为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种手段。杜威曾说,“主要是气氛上改变师生之间的关系,使之显得更亲切和民主化”,“传统的教育只能训练儿童恭敬、服从、小心从事,课业缺乏目的性,这种教育只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在民主的社会里,应当培养学生的积极的个性,如独立性、主动性、富于智慧??”所以强调在教学活动师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学习活动的开展。这和教育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相一致的。

这里仅从基本教育观,教学论等方面阐述了杜威的一些教育思想,当然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著作中的教育论断不限与此,他还有关于思维,课程,认识论等等方面的论述,限于我对该著作的认识和接受水平,不敢枉加评述。书中确实有些感觉晦涩的东西,我想不是我一时半会就能真正把握的,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揣摩。虽然感觉书中的一些观点有些偏激了,但对我们重新审视整个教育是有很大指导意义的,对我们今后研究教育科学,从事教育工作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赵祥麟,杜威教育论著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3]朱国仁,民主主义社会的学校道德教育———杜威学校道德教育思想述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

[4]李德生 赵盾,简析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 ,哈尔滨: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精选多篇)[本文共1621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